【文字解读】《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解读
依据《安徽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蚌埠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蚌埠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上位预案修订要求,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完成《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
(一)修订背景及过程。2021年10月25日,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安徽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依据省上位预案修订,结合我市市级机构改革相关部门职能调整的新变化和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需要编制《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和预案修订要求,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制《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2022年1月下旬,在充分吸纳市指挥部成员单位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送审稿。2022年4月15日,市应急管理局邀请有关专家对《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送审稿)》进行评审并再次修改完善。2022年5月16日,经市应急管理局报请市政府分管领导批示同意,由市应急管理局印发《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二)总体考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市级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在修订过程中总体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明确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二是明确“以人为本,保障安全”、“以防为主,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应急工作机制。三是明确较大以上突发地质灾害,由市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市级层面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部署。四是结合市级机构改革实际,明确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优化工作组、现场指挥部。五是强化综合协调,明确市应急指挥部对县、区政府(现场指挥部)的指导。
(三)主要内容。《蚌埠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共分九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第二部分是组织指挥体系,包括应急指挥部组成及主要职责、指挥部办公室及主要职责、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工作组和现场指挥部。第三部分是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预防措施、预警机制。第四部分是应急处置与救援,包括灾害分级、灾情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条件及措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响应终止、信息发布。第五部分是应急评估。第六部分是恢复重建。第七部分是应急保障,包括应急队伍保障、资金保障和装备、物资保障、通信、交通保障、技术保障及社会动员等内容。第八部分是预案管理,包括预案编制、宣传、培训与演练、责任与奖惩。第九部分是附则,包括名词术语、预案解释、预案实施时间。
(四)创新举措及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优化响应启动条件。根据我市情况,《预案》对突发地质灾害分级进行明确并适当调整,与启动条件保持对应(且与省上位预案的启动条件保持降级对应),避免响应不及时,确保有序衔接。
二是进一步规范灾情报告,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报告职责。同时,《预案》对较大以上地质灾害发生后,市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立即将灾情报告市委、市政府,并在规定时限内逐级上报灾情。明确续报和终报要求。
三是细化分级响应条件及措施,根据不同灾害分级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四是完善应急保障。《预案》从应急队伍建设、资金支持、装备和物资储备、公共通信资源和交通运输保障、灾害预警平台建设、社会动员等六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应急保障。
(五)下一步工作。推进各县、区及时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推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自然灾害救助应对能力。
解读科室:灾害预防和救灾科
解读人:石成好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256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