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蚌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规定,编制本指南。需要获取蚌山区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请阅读本《指南》。
本《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可以在蚌山区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www.bengshan.gov.cn/xxgk/index.html)查阅,也可到蚌山区民政局办公室 (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3858号蚌山区人民政府5楼蚌山区民政局)获取。
一、主动公开
(一)公开范围
本机关主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范围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蚌山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二)公开形式
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本机关在区政府网站(http://www.bengbu.gov.cn/public/column/23631?type=4&action=list)和当面受理点(蚌埠市东海大道蚌山区人民政府5楼蚌山区民政局办公室)公开,同时根据信息特点利用政府公报、新闻发布、广播电视、报刊、政务微博、微信等其它方式公开。
(三)公开时限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上述方式予以公开。
二、依申请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本机关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可以向本机关申请获取。本机关依照申请需求提供信息时,根据掌握该信息的属性(主动公开、部分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和实际状态进行回复,不承担为申请人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政府信息,以及向其他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搜集信息的义务。
(一)依申请公开范围
依法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范围、且未列入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可以根据申请予以提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本机关不予公开,但特殊情况下经权利人同意可以依法予以公开。
(二)受理机构
本机关依申请公开受理机构:蚌山区民政局。办公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3858号蚌山区人民政府5楼;办公时间为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联系电话:0552-2066560(只用于通信联系、咨询服务,不受理依申请公开申请);通信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3858号;邮政编码:233090。
(三)受理程序
1.提出申请。申请人向本机关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受理机构处领取,也可在《指南》附件中直接下载。申请人可通过联系电话咨询相关申请手续。为提高处理效率,申请人对所需信息的描述应尽量详细、明确,若有可能,请提供信息的完整标题、发布时间、发文号或者其他有助于明确该信息的提示。
申请人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出申请:
(1)现场申请。申请人可以到当面受理点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并填写《申请表》。书写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
(2)书面申请。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后,可以通过传真、信函方式提出申请,通过信函方式申请的,应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申请人如申请获取与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的,应当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当面提交书面申请。
(3)网上申请。网上申请统一在蚌山区人民政府政务公开网依申请公开平台“我要申请”专栏提出申请。本机关不直接受理通过电话方式提出的申请,但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或邮箱咨询相应的服务业务。
2.申请处理
(1)本机关收到申请后,将从形式上对申请的要件是否完备进行审查,对于要件不完备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答复期限自行政机关收到补正的申请之日起计算。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行政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2)对不属于本机关掌握的政府信息,本机关受理机构将及时告知申请人。如果能够确定该信息掌握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联系方式。
(3)申请获取的信息如果属于本机关已经主动公开的信息,本机关中止受理申请程序,告知申请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4)本机关根据收到申请的先后顺序处理申请,单件申请中同时提出几项独立请求的,本机关将全部处理完毕后统一答复。鉴于针对不同请求的答复可能不同,为提高处理效率,建议申请人按照“一事一申请”原则就不同请求分别申请。
(5)属于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的法定理由。属于不予公开的事项:①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②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不得公开。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③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不予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上述信息应当公开的,从其规定。
(6)答复时限: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给予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7)收费标准: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不收取费用。但是,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行政机关可以收取信息处理费。
三、监督与投诉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区政务公开工作机构投诉、举报,电话:0552-2070133;蚌埠市东海大道3858号,邮政编码:233090,受理时间:工作日工作时间。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向监察部门举报。监督电话:0552-2051113,通信地址:蚌埠市东海大道3858号蚌山区监察委,邮政编码:233090,接待投诉时间:工作日上班时间。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蚌山区人民政府违反有关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申请表
申
请
人
信
息 |
公民 |
姓 名 |
|
工作单位 |
|
||
证件名称 |
|
证件号码 |
|
||||
邮寄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箱 |
|
||||||
法人/其他组织
|
单位名称 |
|
|||||
信用代码 |
|
||||||
法人姓名 |
|
证件号码 |
|
||||
|
联系电话 |
|
|||||
联系人姓名 |
|
证件号码 |
|
||||
联系电话 |
|
||||||
邮寄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电子邮箱 |
|
||||||
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 |
|
||||||
申请时间 |
|
||||||
所
需
信
息
情
况 |
所需信息 内容描述 |
|
|||||
所需信息的指定提供方式(可多选) □纸质 □电子稿 □光盘 □磁盘 |
获取信息的方式(可多选) □邮寄 □电子邮件 □传真 □自行领取/当场阅读、抄录 |
||||||
□若本机关无法按照指定方式提供所需信息,也可接受其他方式。 |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函〔2020〕1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0年11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维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秩序,更好保障公众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处理费,是指为了有效调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为、引导申请人合理行使权利,向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超出一定数量或者频次范围的申请人收取的费用。
第三条 信息处理费可以按件计收,也可以按量计收,均按照超额累进方式计算收费金额。行政机关对每件申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其中一种标准,但不得同时按照两种标准重复计算。
第四条 按件计收适用于所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决定类型。申请人的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包含多项内容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一事一申请”原则,以合理的最小单位拆分计算件数。
按件计收执行下列收费标准:
(一)同一申请人一个自然月内累计申请10件以下(含10件)的,不收费。
(二)同一申请人一个自然月内累计申请11—30件(含30件)的部分:100元/件。
(三)同一申请人一个自然月内累计申请31件以上的部分:以10件为一档,每增加一档,收费标准提高100元/件。
第五条 按量计收适用于申请人要求以提供纸质件、发送电子邮件、复制电子数据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情形。相关政府信息已经主动对外公开,行政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告知申请人获取方式、途径等的,不适用按量计收。按量计收以单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为单位分别计算页数(A4及以下幅面纸张的单面为1页),对同一申请人提交的多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累加计算页数。
按量计收执行下列收费标准:
(一)30页以下(含30页)的,不收费。
(二)31—100页(含100页)的部分:10元/页。
(三)101—200页(含200页)的部分:20元/页。
(四)201页以上的部分:40元/页。
第六条 行政机关依法决定收取信息处理费的,应当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期限内,按照申请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向申请人发出收费通知,说明收费的依据、标准、数额、缴纳方式等。申请人应当在收到收费通知次日起20个工作日内缴纳费用,逾期未缴纳的视为放弃申请,行政机关不再处理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期限从申请人完成缴费次日起重新计算。
第七条 申请人对收取信息处理费的决定有异议的,不能单独就该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可以在缴费期满后,就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或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行政机关收取的信息处理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政府非税收入和国库集中收缴管理有关规定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及时足额缴入同级国库。具体收缴方式按照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行政机关收取信息处理费,应当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财政票据。
第十条 价格、财政、审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信息处理费收取行为的监管。
第十一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指导,及时处理申请人提出的投诉、举报,严肃纠正违法或者不当行为。信息处理费收取情况,要按照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规定的格式统计汇总,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申请人/单位名称
申请单编号
序号
申请内容
申请人
受理单位
申请时间
当前状态
申请人已选择不公开该件申请 如需查询详情请输入申请人/单位名称、申请单编号